第25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在巴西圣保罗Campos do Jordao 成功举办

分会秘书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正旺/100875 Tel:010-58809666;Fax:010-58808998 Email:china_cos@126.com

2010年8月22-28日,由国际鸟类学委员会(IOC)主办,巴西鸟类学会承办的“第二十五届国际鸟类学大会”在巴西圣保罗市东北部小镇若登山庄(Campos do Jordao)举行。来自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的1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中国代表共16位,其中大陆代表共9名,分别来自于中科院动物所、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台湾代表5名,分别来自于台湾中研院、台湾大学、台北师范大学和特有生物保育中心;另外,我国的两位海外留学生也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的学术交流分为大会报告(Plenary)、专题演讲(Symposia)、口头报告(Oral)、墙报(Poster)、圆桌会议(Round Table)等形式。

大会报告共有9个,分别是:

(1)“鸟类的早期演化:最新的发现与争论”(Luis Chiappe 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

(2)“鸟类迁徙研究连接人与自然”(Hiroyoshi Higuchi,日本东京大学)

(3)“精巧、艳丽的羽毛是否意味着繁殖的成功-新热带鸟类性选择研究的启示”(Regina H. Macedo,巴西大学)

(4)“鸟眼认知-感官生态的启迪与发现”(Graham R. Martin,英国伯明翰大学)

(5)“高海拔鸟类的适应策略-生活史的改变与其它影响因素(Kathy Martin,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6)“从人类与犀鸟的关系探讨泰国犀鸟的生存状况(报告人:Pilai Poonswad,泰国皇家玛希隆大学)”

(7)“鸟类大脑两半球在感知与行为处理中的不同作用(报告人:Lesley J. Rogers,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

(8)“温带鸟类的季节性感知(报告人:Marcel Visser,荷兰生态研究所)”

(9)“挑战假说-从行为生态到神经基因组学(报告人:John C. Wingfield,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专题演讲包括48个主题,涉及鸟类学的不同领域,每个专题有4-5位专家进行报告,共计为237个报告。口头报告有224个,圆桌讨论9个,墙报展示513个。在这些报告和讨论中,与会代表分别从“行为与行为生态”、“群落、景观生态与保护”、“进化生物学”、“宏观生态学”、“鸟类迁徙与导航”、“形态、生态、进化与发育”、“营养、能量代谢与捕食”、“生理、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种群与个体生态”、“种群遗传与谱系地理学”、“物种与种群保护”、“系统学、生物地理与古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本次大会的特点是:(1)鸟类研究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形态、生态、生理、行为、系统发育、鸟类保护、古生物、污染检测、疫病防控等许多方面;(2)鸟类行为适应与进化、候鸟的迁徙研究占有较大比重;(3)鸟类多样性保护继续成为与会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4)南美地区的鸟类研究得到充分展示。

在本次国际鸟类大会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雷富民研究员是本届大会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主持了泰国Pilai Poonswad教授的大会报告。海南师范大学梁伟教授作为召集人之一主持了“鸟类的巢寄生及其寄主鸟类”专题,并做了专题报告“中国多种鸟类系统中的杜鹃及其寄主”。浙江大学丁平教授、复旦大学马志军副教授、干晓静博士分别做了“中国杭州城市化对繁殖鸟类的种类与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发展中的矛盾-中国盐城保护区的示范研究”、“江苏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汐湿地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影响-长江口崇明东滩的研究”的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张雁云教授主持了圆桌讨论“森林道路对濒危黄腹角雉的影响-中国江西武夷山的示范研究”。海峡两岸的数位学者还展示了多个研究墙报。此外,在Luis Chiappe 教授的“鸟类的早期演化:最新的发现与争论”的大会报告中,多次引用了我国古鸟类研究成果。在Kathy Martin教授的大会报告“高海拔鸟类的适应策略-生活史的改变与其它影响因素”中,分别引用了卢欣关于青藏高原鸟类繁殖生物学和贾陈喜等人关于血雉孵化行为的研究成果。

8月22日,国际鸟类学委员会召开了全体会议。与会委员分别听取了本届大会主席John C. Wingfield教授关于组建国际鸟类学家联盟(International Ornithologists Union)的报告和秘书长、圣保罗大学Cristina Yumi Miyaki关于本次大会筹办工作的报告,增补了新的国际鸟类学委员会委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际鸟类学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和执委。德国著名鸟类学家Frank Bairlin当选为新一届大会的主席,我会会员、中国台湾著名鸟类学家刘小如教授当选为副主席,丁平教授续任执委。目前我国共有6位国际鸟类学会委员,分别是郑光美院士、张正旺教授、丁平教授、雷富民教授、丁长青教授和刘小如教授。经过委员投票表决,产生出了下届国际鸟类学大会的举办地。日本东京最后胜出,成为下一届国际鸟类学大会的举办地,2014年的8月将在东京的立教大学举办第26届国际鸟类学大会。

研讨会期间,我国代表团还参观访问了Itatiaia 国家公园和Campos do Jord?o 州立公园,对南美丰富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考察。受国际鸟类学大会终身秘书长Dominique Hamburger的委托,张正旺教授还召集了一个亚洲鸟类学家座谈会,丁平教授、雷富民教授以及来自日本、蒙古等亚洲地区的10多位鸟类学家参加,大家就推动亚洲国家鸟类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探讨。

 

 

大会日程(PDF 文件大小:837K) 会议论文摘要集(PDF 文件大小:8M)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代表团)

 

 

 

 

 

中国大陆和香港代表(从左到右依次为:蔡志扬、张雁云、丁平、陈水华、马志军、张正旺、雷富民、刘阳、屈延华、梁伟、干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