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会秘书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张雁云/100875 Tel:010-588053996;Fax:010-58807720 Email:china_cos@126.com | |||||
2015年8月4日,宁波象山县韭山列岛的一个面积仅2公顷的无人荒岛上,迎来了最热闹的一天,来自浙江自然博物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国际鸟盟、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复旦大学、浙江野鸟会和香港观鸟会等单位的30多名专家、志愿者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岛上开展了燕鸥雏鸟的环志工作。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对燕鸥雏鸟进行围捕、测量、带环,最终31只燕鸥幼鸟被顺利环志。这也标志着2015年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顺利结束,并再次取得成功。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1861年在印尼东部被首次记录,1937年在我国山东青岛采集到标本后,便了无踪迹,直到63年后的2000年,才在台湾马祖列岛被重新发现。因其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而被誉为“神话之鸟”,全球总数被认为不超过5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极度濒危(CR)物种。该珍稀物种为躲避敌害,习惯混群于数量较大的、与之外形极为相像的大凤头燕鸥中栖息繁殖,台湾马祖列岛、宁波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五峙山列岛是中华凤头燕鸥目前在全球已知的三个繁殖地。 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始于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国际鸟盟等多家单位联合实施。项目实施当年成功吸引了3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前来栖息,当年至少有1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600只大凤头燕鸥幼鸟成功飞离。2014年项目再次获得成功,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个体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3只,最后有13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1000多只大凤头燕鸥雏鸟成功飞离。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的成功实施引起了国内外鸟类学家以及动物保护界的高度关注。 2015年是该项目实施的第三年。4月中旬项目组在招引现场开展了栖息地修整、鼠害清除、燕鸥假鸟布设、声音回放设备安装、观测木屋以及生活帐逢搭建等工作。今年除了监测人员在岛上进行为期三个月全天24小时观察监测繁殖种群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纪录片摄制组全程跟踪拍摄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及监测过程。 经过努力,共吸引52只中华凤头燕鸥和2000多只大凤头燕鸥栖息繁殖,成功繁殖至少16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1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幼鸟。在繁殖末期尝试对少量雏鸟进行环志,为以后常规环志积累经验,进一步掌握中华凤头燕鸥及大凤头燕鸥种群交、迁徙路线以及越冬地的资料,为保护中华凤头燕鸥提供重要依据。 项目组同期也在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成功繁育了4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1500多只大凤头燕鸥幼鸟。参考马祖列岛今年的监测数据,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总数量首次接近百只。同时借助社群吸引技术,将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繁殖群成功分群,避免了“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为该珍稀鸟类的拯救和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陈水华 范忠勇 陆祎玮
|